上一页|1|
/1页

主题:贫寒子弟生存攻略:大城就业小城置业

发表于2014-02-26

在大城市“拼租”还是在小城市“拼爹”的争论一年比一年热,说明这个问题的纠结程度也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因为你要享受大城市的自由就要忍受它的拥堵、污染和高房价(当然,拥堵和污染是一定可以逐步解决的,高房价则永远无解),你要享受小城市的低房价低压力就要忍受它的关系网。

但事实上人走遍地球恐怕也逃不出“能力+关系”的竞争格局:有能力+有关系>有能力+没关系>有关系+没能力>没关系+没能力。当然,这是指在同等能力下的竞争格局,如果能力超强,任何时候也都有可能突破关系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特别是到了一定境界房价户型二手房租房),强强联手的时候往往是直接越过关系的,能力本身就成了“关系”。

据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房价户型二手房租房)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薪酬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在毕业两个月之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失业率是17.6%,其中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竟然高达30.5%,远远高于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月薪大概是3505元,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高出了654元。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城乡资源背景差异也很明显。城市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城市家庭出生的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比例达到了47.8%,远远高于农村家庭出生的毕业生的31.1%,城市出生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为14.4%,比农村家庭出生的毕业生2.5%要高很多

表面上这揭示了一个典型的“拼爹”过程,事实上“拼爹”背后夹杂着复杂的“拼实力”过程。城乡的差别是关系的差别更是能力的差别。今年的调查总共有12所高校分成三个层次,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和高职院校。调查显示,重点大学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城乡差异分别为5.2%和6.5%,比普通本科大学的就业率差别低很多。薪酬差异也一样,在重点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薪酬差异并不是很大,就相差了几十元。而这正好说明能力(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相比,学生“能力”更强)和一技之长在竞争中的因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关系。

实际上有资本拼爹的大学毕业生总是少数,绝大多数毕业生依靠个人房价户型二手房租房)能力寻找就业机会。调查发现除了学习成绩外,外语水平、兼职和实习经历以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都有助于提高职位月薪。这些都跟城市背景直接相关。此外,城市家庭背景的学生具有更开放、更自信的心态和人际关系能力,也往往能给其就业加分。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陈老师介绍,泉州师范学院多数学生是农村户籍,但是学校的学生干部中多数是城市户籍。陈老师分析认为:城市背景的学生所受的教育,会比农村有优势,综合素质各方面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会比农村的稍微强一点,同学比较拥护他们。

不管在大城市小城市,关系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大城市人们之所以容易突破关系网,一个最根本原因是:同等比例的竞争,比如小城市10个人争夺8个岗位,中等城市100个人竞争80个岗位,大城市1000人竞争800个岗位,概率相当,但是大城市的机会比小城市多出100倍!尤其是那些走到哪里都没有关系的平民阶层的孩子,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往往不是工作好坏的区别,而是工作有无的区别。因此,越是贫寒子弟,越应该留在大城市,增加就业机会,增长见识和视野。同时把这种见识和视野传给自己的二代三代,以免“贫穷世袭”。

那么,面临越来越高的大城市高房价怎么办?而且一个很难改变的趋势是:大城市的房价还会越来越高,逼得大部分年轻人买房的年龄越来越推后

2014年2月,搜房网调查了101名留京务工人员,超八成表示“不后悔”(留京),超六成“烦恼”交通拥堵、房价高。近六成“北漂”为求“机遇”坚守北京,“在北京,我可以随时炒老板,在老家,我敢吗?”近6成受访者认为留在北京源于“工作机会多,工资高。”同时“大都市房价户型二手房租房)相对开放、公平”的环境,以及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势和交通、娱乐等设施齐全,成了他们“死磕”北京的理由。

有人坚守,就有人离开。搜房网同时调查了53名曾为“北漂”、后离京赴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来自不同阶层、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士。调查显示,坚守北京困难多,回乡亦有烦恼。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离开北京是出于高房价带来的压力,近半数的受访者“无悔”离开北京。

这53人中,家庭背景:父母务农15人;职工22人,经商8人,公务员8人。可见有背景的人还是少数。有意思的是,这53人中,只有2人在北京有产权房,但回到二三线城市以后,却有38人有产权房而且面积不小,(含租房)居住面积30~60平方米5人,60~100平方米25人,100平方米以上13人。

在京时能够攒下钱的人数比较少,在京每月积蓄攒不下17人,500元以下3人,500元~1000元12人,1000~3000元3人,3000~5000元10人,5000元以上8人。估计是房租比较贵。而到了二三线城市,基本上就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人攒不下钱。目前每月积蓄攒不下10人,500元以下2人,500~1000元7人,1000~3000元8人,3000~5000元16人,5000元以上10人。与当初“在京工作1年以下的12人,1到5年30人,5到10年9人,10年以上2人”互相映照。

在离开北京、到二三线城市发展的人群中,目前的主要烦恼是:缺乏公平、干什么事都得找人28人;家里没背景、凭能力难有发展25人;公共服务不到位,看不惯办事要送礼27人。

以上比较中,我最感兴趣的是:53个在北京只有2人买房的,到了二三线城市以后居然房价户型二手房租房)有38人买了房,买房率高达71.7%!当然也有可能其中一部分人在二三线城市是和父母住一起,也就是现成的房子。新京报调查用的是“买房”二字,说明大部分人是买得起二三线城市房屋的。但如果另外15个没买房的恰好就是父母在乡下务农的农家子弟,那么很可能的一个情况是:他们在大城市买不起房,在小城市可能同样买不起房。但相比较而言,他们在大城市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小城市则收入增长的空间也更有限。

那么对于这些孩子,最佳的选择其实是大城市就业、小城镇置业!既不放弃大城市提高收入、增长见识的机会,也紧紧抓住在小城市买房置业、获取财产性收入的空间!这样,同时取得大城市机会多、收入高和小城市房价低的优势,鱼和熊掌兼得,让自己在长远的未来竞争中不断上升、不断站在竞争制高点。至于大城市房租贵,可以采取合租等形式适当抵消。等到未来自己的收入不断增加,小城市房屋也不断升值,合适时机就可以“农村包围城市”,卖掉小城房产换大城市房产。

对于那38位回二三线城市买了房的人来说,如果是在大城市就业,当然也不妨碍他们在二三线城市买得起房。只是当今全世界都进入城市文明时代了,很多人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和农业文明时代,总认为房子是“我买即我住”,以为自己在一个地方就会待一辈子,不敢相信自己甚至有着走遍天下的无限可能。

面对城市商业文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今天的人们应该把就业的眼光放在全球视野上,把置业的眼光也放在全球视野上。如是,你和别人的竞争从一开始就站在完全不同的高度上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