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土地众筹,创新还是幻想?

发表于2016-12-09

作为“9·30”新政中的一项,2016年11月和12月,北京公布了首批“限房价、竞地价”的地块,其中,自持地块的持有期限将和土地出让期限一致,地块上的住宅将70年不允许销售。对于 100%自持土地这一新事物,开发商如何运营?就在寻找答案之际,拿下其中两个地块的北京万科提出了土地众筹,在前期开发中引来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到土地开发、项目建设。

“土地众筹”的模式创新,迎来了不少关注。然而,是否有企业愿意参与、投资回报利润如何、众筹模式自身的监管缺乏,乃至这是否有分散土地开发权之嫌,都引来了更大的争议。众筹这个“筐”,真能装得下土地?

土地众筹,北京万科的新尝试

万科拿下的两个自持地块,是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的18号地和19号地。

按照北京万科的设想,将在两块自持地块上建立相应的众筹平台,把项目分成众筹伙伴能够接受的份额,例如一个住房单元(20到30户)或是一整栋楼作为最小众筹份额,引企业加入。众筹企业进行的是早期投资,即向万科提交相应的众筹项目运营费用,在项目建设完成后企业员工可租赁相应房源,租金再由众筹平台直接返回相应企业,北京万科则负责为社区提供高效便捷的物业管理和配套经营服务。谁能入选众筹伙伴?北京万科也公布了三点标准:一是行业符合海淀区产业规划发展方向的要求,以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智能硬件、知识产权服务业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二是企业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北京市的功能定位部署;三是认同绿色和工业化理念。

“通过众筹的份数来确定出资比例,既让万科在项目开发之时就获得了资金,锁定了租赁需求,也让出资企业以未来的租金为收益。这样,资金和需求全都导进来了。”某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评价认为,用土地众筹来操盘自持地块,算得上是对“由售转租”模式的一种创新。

“我们对于海淀区符合三个条件的企业进行了调查,70%的企业对这种土地众筹模式表达出了兴趣。”北京万科的公关人士也告诉记者,参与企业可以通过众筹并拥有可租赁房源来获取吸引人才的筹码、享受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以及一定的租金回报。而万科方面的收益,则来源于一定比例的管理服务费和后期社区商业、物业服务等的增值收益。

争议1

成本高昂谁有能力买单?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对众筹企业来说,“经济账”该怎么算?

按照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计算,目前已经出让的、开发商100%自持地块的土地楼面价基本在4万元/平方米左右,一套60到70平方米物业,简单计算,众筹成本大约要300万元。照此计算,如果企业想要众筹一栋楼,最少需拿出资金6000万元。“小型企业现金储备达不到,大型企业有公租房分配、产业园区入驻等优势,入伙的意愿不会那么强烈。而最合适的中型企业,却存在因不拥有土地产权而导致抵押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张大伟认为,找到合适的众筹企业,难度非常大。

亚豪机构营销总监郭毅也提出,万科拿下的这两宗地块,住宅部分规划建面约28.8万平方米,按每套60到80平方米计算,可供开发约3500至4500套租赁性质住房。“若按万科将最小众筹份数划分的20至30套住房计算,需要上百家众筹企业参与。去哪找这么多数量的企业?面对上百家众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万科又该如何统筹?”郭毅提到,寻找合适的众筹方,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