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原区新型城镇化新三年有盼头

发表于2016-08-25

生活在中原区的市民有福了!中原区日前出台《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讨论稿)》,今后三年,中原区将实施“一揽子”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举措,按照全域城市化、城市国际化目标建设新中原。

今后三年,是中原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三年。中原区提出,以全域城市化、城市国际化为目标,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郑州市“三大一中”发展战略,抓住建设郑州市中心城区西部核心区的发展定位,以老城区改造提升、常西湖新区开发、中原新区建设为三大主战场,将工作重心从以大棚户区改造和畅通工程为标志的“以拆开路、以拆促建”阶段,向“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新阶段转变,做强两线(中原西路和西四环道路景观建设和两侧产业培育),做重三大区域(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核心区建设、中原新区核心区建设和南部片区商务休闲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区综合竞争力,力争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做郑州国际商都建设的创新区、示范区、先行区。

九成以上征迁户回迁

经过多年的征迁,中原区发展转型迎来大建设热潮。中原区把安置房建设作为检验新型城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争取用三年时间使安置房建设任务大头落地。

目前,中原区有56个安置房建设项目,已开工32个,在建23个,回迁9个。中原区把加快安置房建设作为全区发展的大事,优先做好以安置房建设为重点的大棚户区改造。提出原则上2015年底前征迁村庄的安置房2016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2016年征迁村庄的安置房2017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积极探索适合中原区的安置房建设模式,加快手续办理,确保2016年开工建设24个,主体建成16个,回迁2个;2017年开工建设5个,回迁11个;2018年回迁33个。到2018年底,除三十里铺、小李庄、付庄、天王寺、丁庄、须水6个村庄外,其他安置房项目全部回迁,整体回迁率达到92%。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安置房建设的品质和质量。同步做好安置区周边道路、水电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环境、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园林绿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让安置房建成即可全部投入使用,方便群众生活。

实施老厂区老生活区改造

在加快安置房建设的同时,中原区在未来三年将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

深挖老城区改造潜力,按照“有机更新、新旧共生、创新理念、精细管理、因地制宜”原则,结合老厂区特色建筑、文化底蕴,进行整片区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分步组织实施目前存在的老生活区的改造,改善老厂矿职工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中原区已确定要改造的有15个老生活区和7个老生活区,其中包含白鸽集团、欧丽电子集团等15个老厂区;棉纺厂、白鸽集团等7个老生活区。同时,还加快已经启动的旧城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中原文化广场、恒大中原经贸中心、中信广场等项目改造进度,启动中原府邸、郑州矿产研究所、河南电力技能培训中心、郑州纺织科研所、河工大生活区、郑州电缆厂生活区等项目的改造。

确保“四大中心”尽早投用

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城市功能提升六大重点之一,确保“四大中心”尽早建设投用,也是塑造城市西部的现代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促进城市东西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原区在新型城镇化新三年行动计划中,把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建设作为重点推进的首要工作,明确提出坚持“道路先行、水系跟进、绿化同步、项目支撑”,争取2018年底,管廊、环廊及路网、水系、绿化建设基本建成。

2018年底,完成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范围内18个安置区回迁,郑上路中原路之间23条道路、中原路以南区域32条道路建成通车,郑上路以北区域34条道路开工建设。同时,秀水河竣工通水,市民公园、市民广场公园地下工程基本完工,鹤山公园、秀水河绿化带、河清路绿化带、海晏路绿化带等4个景观绿化全部建成,核心区10栋商务楼主体封顶、外装饰完成,北片区九宫格、南片区莲鹤方壶的城市形态和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

按照计划,秀水河、市民公园湖等水系工程建设,确保2017年底前,石佛沉沙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一期工程实现供水;2018年6月底前,秀水河、九曲莲湖基本完工。

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拟建的商务楼宇建设有10栋。分别是:市公共住宅公司1号地,市建投2号地,市地产集团3号地,市投资控股公司4号地,市公用事业集团5号地,市城建集团6号地,市交建投7号地,常西湖新区公司8号地,郑州华瑞中原置业公司9号、10号地。中原区提出,确保2018年年底前商务楼宇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外装饰完成。2016年年底前完成郑发大厦主体施工、水电气暖等安装工程,2018年年底前完成市双创大厦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外装饰完成。

加快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围绕“五大中心”建设,深化产业规划,细化业态布局,实现招商工作的“三规合一”,力争2018年年底前,实现签约项目80%以上落地,产业比例协调均衡并相互补充促进的目标,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省会领先的核心都市区,打造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国内先进行业领军企业的国家级大型商务总部聚集区。

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

中原区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提质、扩效、促进城市升级换代、形象提升的最根本举措,融入先进理念、超前规划,为建设国际商都提供支撑。

加快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落实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改造,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中原新区、常西湖新区新建单位、小区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三环内老城区集合旧城和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信息数字化服务中心大厅基础设施和前端监控的升级改造,拓展现有网络系统,做好分控中心及其他附属运行系统的配套升级。配合市监督中心数字城管系统改造,做好数字化平台配套升级改造,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顺利进行。结合市数字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全民城管平台建设情况,配合做好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多部门资源整合共享,完善信息数字化服务中心现有城管监控系统。

对区管道路改造提升。加大区管道路大修改造和养护机械设施购置力度,改造提升病害道路19条(段),购置道路养护机械设施,到2018年底道路设施完好率达到97%以上。

加大中心城区停车场建设。新增3.52万个公共停车泊位,城区停车难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制定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强化精准建设理念,重点调整完善停车场布局设置,实施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加快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综合管廊建设,2018年底前北环廊、中环廊、南环廊及市民大道、雪松路、站前大道管廊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尽快启动中原新区综合管廊建设,力争2018年底前管廊工程建设任务过半。

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中原区深化以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推进蓝天、碧水工程,改善辖区环境。

——强力推进蓝天工程。优化城区空间布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完成辖区内8家工业企业外迁。强化燃煤污染控制,深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全面遏制扬尘污染。到2018年,辖区PM10、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国家、省、市确定目标以内,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明显增多,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

——大力推进绿地工程。以园林绿化重大生态建设项目为重点,实现绿化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提升。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推进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建设。辖区内新建及已建主要道路全部完成生态廊道建设,完成辖区范围内既有铁路沿线整治和廊道绿化工作,健全完善生态廊道体系和功能。完成西南绕城高速两侧廊道、南水北调带状公园、鹤山公园建设,开工市民公园、市民广场公园,建成6个游园。每年新增绿地4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1.3%、36.5%、12.1平方米。

——着力推进碧水工程。按照《中原区生态水系建设推进方案》,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统揽,突出水源开辟、污染治理、提高防洪能力、重点区域生态景观建设四项工作重点,全力推动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须水河生态水系改造提升项目、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六湖一库”生态水系建设。做好石佛沉沙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牛口峪引黄工程,提升生态水系水源保障能力和调度水平。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河湖空间“蓝线”管理,逐步恢复河流水域的生态功能。到2018年底,“二纵二横六湖一库”生态水系格局初步形成,努力打造水源优、河湖通、流水清、沿岸美的宜居新中原。


上一页|1|
/1页